夜幕低垂,訪客輕敲大門,很難察覺屋內的人是否已經入睡。無人應門。他自己開門進去,朝書房走去,看到屋主全神貫注讀聖經。訪客尷尬地站了一會兒。主人終於看了訪客一眼,沒有被嚇一跳,也沒有打招呼。「聽啊!」他激動地越說越大聲,「看哪!上帝經過 ... 」他繼續讀下去,音調越來越高,越來越入戲。
訪客聽出來這段聖經就是以利亞的故事。「把它寫成神劇,是不是太棒了?」孟德爾頌期待訪客的反應。19世紀最偉大神劇就此萌芽。
* *
許多偉大作曲家的一生似乎充滿不幸與挫折。孟德爾頌則完全相反,他過得幸福、成功。生長在富裕的書香世家,他從小就受到栽培,鼓勵他往音樂之路發展。
家庭的薰陶培養孟德爾頌敏銳並和藹的性格,毫無驕寵傲慢之氣。從寫給朋友的信看出他的仁慈:「我最不喜歡對人的個性或天分找錯,這只會增減沮喪與憂慮,挑剔沒有任何好處。無論多麼努力或掙扎,人的思慮無法使壽數多加一刻(馬太福音6:27),就把責任交託給上帝吧。」
他的祖父摩西‧孟德爾頌是有地位的猶太哲學家,但是他的父親亞伯拉罕‧孟德爾頌則對猶太教信仰有所疑慮。起初父親不以任何宗教形式教育子女,由舅舅強力的影響之下引導父親進入基督教信仰。那年代猶太人在歐洲面臨很深的偏見,遭遇極大的困難,僅孟德爾頌家族擁有某種程度的財富。
孟德爾頌小時候有一次從詩班練習結束後哭著回家。詩班練習馬太受難曲其中一段,有個男孩嘲笑他:「這個猶太小子向耶穌唱歌呢!」父親看到孟德爾頌因為信仰被霸凌,心裡非常痛苦,為了孩子好,父親終於讓孟德爾頌和姊姊受洗,並以基督教信仰教育他們。
面對新的信仰,年輕的孟德爾頌的反應是抗拒?厭惡?不,他以一生的熱情傾全力投入。他的手稿上時常出現:「上帝,請讓它成功!」或「請祢幫助我!」他的自傳提到:「他認真看待基督信仰,忠誠虔敬。」對上帝敬畏、感恩、讚美、對苦毒抱怨或驕傲的敏銳度,都在他的人格特質裡面。他對聖經的話語抱持極大的尊敬。
成年的孟德爾頌參加過各種教派的主日崇拜。他一度傾向天主教會,由於熱愛巴哈的音樂,巴哈的基督教信仰影響了他決定加入路德教會。
孟德爾頌的成就之一,是發現巴哈被遺忘的音樂並發揚光大。他認為巴哈的作品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基督教音樂。他特別推崇巴哈的一首合唱曲:「這首曲子有我一生全部的希望與信心。」雖然身為猶太人,他卻對巴哈的《馬太受難曲》非常入迷。他和一位在劇院工作的朋友合力把黯淡近八十年的《馬太受難曲》整部登上舞台。當孟德爾頌站上指揮台,發現總譜裡的頁數順序放錯了,仍憑記憶指揮全曲,連獨唱的聲樂家也沒發現。他對巴哈的熱誠啟動了十九世紀的「巴哈復興」風潮。
孟德爾頌從未在他人面前遲疑表達自己的信仰。他的朋友,作曲家白遼士,激進的自由派思想者,回憶道:「我有時狠狠嘲笑聖經,但孟德爾頌對自己的信仰非常堅定。」另一位作曲家說:「他的信仰表現在生活上極有紀律。」他的妻子賽西爾也是虔誠的基督徒,岳父是法國改革宗教會的牧師。他與當代的歐洲音樂家相識,包括舒曼、李斯特、帕格尼尼、韋伯、蕭邦。
聖經對孟德爾頌而言,是每天生活的支柱,也是他大部分作品的靈感來源。他把聖經經文寫入音樂,用語極為仔細精準。他的信心全部植基在聖經之上。他的信件內容顯示對上帝深刻的信心:「我祈求上帝賜給我們新造的心並以正直的靈更新我們。」
孟德爾頌是傑出的作曲家、鋼琴家、指揮,並創立萊比錫音樂學院。他的工作融合了信仰的神性與基督徒的工作倫理,曾經歷身數次為指揮與行政主管的衝突。「我深知音樂家必須做自己,但我更知道如果上帝賜給音樂家天份,他就要適切發揮。」他創作了偉大的聖樂作品,最著名的就是神劇《以利亞》與《聖保羅》。使徒保羅從迫害基督徒到跟隨主耶穌,如此戲劇性的轉變深深打動孟德爾頌。他寫《聖保羅》時說:「我一定要小心,不要犯錯。」作曲過程中他充滿神聖的熱情,如飢似渴閱讀希臘文與教會歷史,就如使徒保羅在世的日子。
孟德爾頌作品範圍從聖母頌到馬丁路德寫的歌詞。他對許多天主教作曲家的作品感到不滿意:「天主教音樂有幾百年的歷史,每星期天都唱彌撒曲,但都不夠好。如果我是天主教徒,我會專為彌撒的神聖目的寫曲。」創作聖樂作品方面,孟德爾頌展現了謹慎的真誠,對於如何活出基督的信仰有自己的觀點。有一次他發現自己被視為虔敬主義歌頌的人物,他回應:「大家說我是聖人,但我不是!我每天都努力過聖潔的生活,然而我知道我有生之年永遠不會成為聖人。」
得知和自己感情親密的姊姊驟然離世,不久之後,孟德爾頌也去世了。他昏倒撞到頭部,血管破裂,一直沒有恢復,幾個月後辭世,那年他38歲。
孟德爾頌一生正面、樂觀、自信,對未來充滿期待。究竟是好的環境影響他的人生觀?或他的態度使他的環境變好?無論答案為何,積極的態度是他人生的無價之寶。
【推薦欣賞】
管絃樂作品:A大調第4號交響曲《義大利》、D大調第5號交響曲《宗教改革》、《仲夏夜之夢》、《芬加爾洞窟》 序曲
室內樂作品:降E大調八重奏
鋼琴作品:《無言歌》
神劇:《以利亞》、《聖保羅》
合唱曲:《詩篇》、《讚美詩》
~取自Spiritual Lives of the Great Composers by Patrick Kavanaugh |